80后“陶藝大師”回鄉圓“甌瓷夢”

“這是我參考龍泉、景德鎮、日本等地瓷窯,仿照設計,一手自建的柴窯,準備燒制甌瓷!比涨,在位于陶山鎮鄭宅村的“漢臣”甌窯工作室,80后“陶藝大師”婁林峰對著剛建成的柴窯娓娓介紹。
“一開始是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貼近自然,潛心研究甌瓷文化,提升技藝。而且這里緊挨著不少甌窯遺址,瓷土十分適合燒制甌瓷,也有很多甌窯素材可以研究!2017年,婁林峰回到老家陶山,斥資數十萬元打造了“漢臣”甌窯工作室。
目前,“漢臣”甌窯工作室已經初具規模,擁有手工坊、氣窯、柴窯、收藏室等。未來,這里還將有產品展示廳、體驗區等。
在漢臣的收藏室里,兩排造型各異的蓋碗、杯子、壺、盤子、罐子分外引人注目……這些“漢臣”甌瓷作品都是全手工造型,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和個性,散發著甌窯古韻之味,素色之美,詮釋著陶藝者的“匠心”獨運。
“這些手工制作的一個甌窯器皿大部分要賣上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價格不菲,卻頗受喜愛者的青睞。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年完成180件!眾淞址逭f,人賦予產品靈魂和文化,每道工序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最終的成品肯定要好一些。
而隨著“漢臣陶藝”入駐鄭宅村,也為陶山甌窯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蝴蝶效應。
“我的這個不經意舉動,引起了陶山鎮相關方面的興趣,于是打造一個‘甌瓷小鎮’的想法提上了日程,漢臣陶藝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環!眾淞址逭f,甌窯是浙南古代特色瓷窯,陶山在這方面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天獨厚,同時壯大甌窯文化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期待為它點一把火。
[新聞延伸]
“一次偶然的旅行,讓我接觸了甌瓷,它那質樸、溫潤的色澤一下就觸動了我!弊鳛槟贻p的甌窯傳承人與復興者,陶山后生婁林峰賣掉了三個茶館、一個會所和一間廣告公司,花了四五年時間到龍泉拜師學藝。學藝路上很苦,他嘗遍了各種失敗滋味,先后燒掉了數百萬元,才逐漸掌握了甌窯的燒制技法。
“創新基于傳承。后來,我又花了3年時間,才掌握了比較穩定的技法,并研制出了獨特的配方!眾淞址逭f,為了復興甌瓷,他幾乎走遍了溫州的甌窯窯址,收集舊瓷片,研究古甌窯的釉色、斷面和肌理,探訪民間老藝人。
為了更好地推廣產品,婁林峰給自己的作品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漢臣”!皞鞒袧h族文化,做陶藝有功之臣!奔幢幸詽h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理念,繼承發揚陶瓷藝術,旨在讓陶藝生活充滿藝術美。(記者 金邦寅 王鵬洲)
(編輯: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