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少東:農業經紀人走上“互聯網+”之路
生產、加工塑料編織袋,推銷汽車配件,從事房地產開發……早年豐富的創業經歷鍛煉了戴少東的意志和膽識。2009年,他將目光投向農業,在江蘇宿遷注冊成立錦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華東農業大市場,還開發推出農產品大數據云平臺——華東農業大市場“O2O菜財商城”。
1966年出生的鮑田人戴少東,用自己敏銳的“嗅覺”和辛勤的汗水,在宿遷大地上培育出豐碩的果實。
情系“三農”,萌生興建農業大市場想法
戴少東出身于農民家庭,曾祖父戴新泮是水利專家。受曾祖父的影響,戴少東從小就對“三農”有種特別的情結,也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不少農業常識。
從1984年開始,戴少東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走上創業的道路。生產、加工塑料編織袋,推銷汽車配件,從事房地產開發……他說:“創業的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經歷千難萬險,終于讓事業逐漸發展壯大。”
創業的同時,戴少東依然十分關注農業發展。2009年,他去江蘇宿遷出差,對當地農業市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宿遷是江蘇省農業大市,但農民收入較低,而制約農民收入的原因是缺乏大型綜合性農產品物流市場。
他認為,宿遷具有先天的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卻沒有幾個叫得響的蔬菜品牌,而位于市中心的露天蔬菜批發市場給城市交通、環境衛生等造成壓力,擾亂市民正常生活。
“減少小而散的中間環節,讓農戶、基地的農產品直接進入農業大市場交易,是解決‘增產不增收’的關鍵。”戴少東腦子里冒出一個想法:“在宿遷城郊興建一個農業大市場,既帶動周邊的高效農業發展,又能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建設。”
付諸實踐,致力于打造一流農產品批發市場
2009年,戴少東開始運籌華東農業大市場項目。他對該項目的定位是拉動宿遷農產品流通領域建設,打造成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農產品供應基地,提升宿遷農產品品牌效應,引領當地農業服務業大發展,讓農民盡快富起來。
該項目總投資約9億元,占地約1000畝,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分為市場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八大區塊。項目一立項,即被列為國家重點商貿物流項目、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商貿物流項目、江蘇省省級農產品重點批發市場,同時被列為宿遷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
2010年,項目一期工程啟動,2011年11月建成并投入運營。目前,市場已建成18萬平方米,蔬菜區、水果區、水產區三大場區啟動運營,1000多戶商戶入駐,每天蔬菜交易量約1500噸,水果交易量約300噸、旺季800噸左右,水產200多噸。不到3年時間,市場日均總交易額由最初的四五百萬元增到1500多萬元,交易輻射到江蘇徐州、淮安、南京等,甚至遠達上海、浙江等地。
創新運營模式,華東農業大市場“O2O菜財商城”正式上線
2016年初,華東農業大市場搭上“互聯網+”的快車,“O2O菜財商城”正式上線。戴少東說,為保證“舌尖上的安全”,只有擁有食藥監部門頒發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實體商家才能入駐該網上商城。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新鮮度,“O2O菜財商城”采用屬地化配送,采取就近原則送貨上門。
網絡與實體店的互動共進,推動了當地3000多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共同發展,直接間接帶動60多萬戶農民增收致富,惠及千千萬萬的終端消費者。
談到下一步發展打算,戴少東豪情滿懷,F在,他正在建設庫容33000噸的冷藏庫和保鮮庫,既能滿足倉儲功能需求,又能平抑、調節農產品價格;準備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區,為大型超市、大賣場做冷菜加工和配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籌建集大宗農產品信息發布、現貨拍賣、貨物交割以及電子結算為一體的“錦家大宗農產品現貨電子交易所”,實現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共同發展。(記者 張洵煜 見習記者 蘇夢璐)
(編輯:林子涵)